档案管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宣传 > 档案管理 > 正文

“龙溪师范”,翻过漳州教育最厚重的一页

发布日期:2019-12-10 作者:张德群 来源: 点击:

 

 

  

龙溪师范学校(简称龙师)创建于1905年秋,当时称汀漳龙师范传习所,由汀漳龙道道尹李仲平所创办。道是省与府之间的派出机构。汀漳龙道驻漳州,辖汀州府、漳州府、龙岩州。

之前,即清乾隆二年(1737),漳州知府刘良壁创办了近现代漳州首座公办学校——丹霞书院。书院取名丹霞,源于漳州城南丹霞峰(今南山寺一带)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,谕令各地停办书院,改办学堂。于是,丹霞书院也被改为师范学堂(汀漳龙师范传习所),如今仍遗存着当年的老建筑半月楼,址在八卦楼西面的部队05单位大院内。

 

  

半月楼。半月楼当年临水而建,形似半月,因此得名。

  

  

  

丹霞书院。左边高层建筑为八卦楼,右边尖顶建筑即半月楼。

 

龙师从丹霞书院旧址办学以来,迁址6(),变更校名13次。其中在丹霞书院旧址办学时有:汀漳龙师范简易科、汀漳龙初级师范学堂、漳州府师范中学堂、汀漳龙师范学校、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(省立二师)、福建省立龙溪简易师范学校、福建省立南靖国民师范学校、福建省立南靖师范学校、福建省立龙溪师范学校等。

 

 

19272月,省立二师奉省教育厅令,改为省立第三高级中学(简称省三高中)1929年又改为省立龙溪高级中学(简称省立龙溪高中)。两所中学,均有设置师范科。1931年夏,省立龙溪高中迁到芝山下,与当地的省立龙溪初级中学合并,改名为省立龙溪中学(即漳州一中),设师范科。19338月,师范科独立办学,定名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”(简称龙溪师范或龙师),招收20多名新生,编为一个班,暂时在省立龙溪中学校内办学。1935年秋,龙师从芝山下(现漳州一中)迁至城区大马路果园(现新华南路40)

 

 

新华南路40号龙师校园的校桥和图书馆。

 

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,龙师是闽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园丁摇篮。著名作家许地山(散文名篇《落花生》作者)曾在此任教(兼附小主理),而诗人杨骚(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)却曾在此就读;画家及美术教育家黄稷堂三四十年代也数度担任龙师教员。画家沈柔坚(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、建国后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、美协主席)、语言学家黄典诚(厦门大学教授)、音乐家曾雨音(省音协主席)、作家杨少衡(省文联副主席、作协主席)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都是从龙师走出。

 

龙师也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。漳州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在半月楼建立。中共闽南特委在半月楼创办了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。1925年春,共产党员季永绥(龙师文史地教员),就以省立二师为中心秘密开展革命活动。19271月,漳州城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省立二师(丹霞书院旧址)成立。2040年代,有不少进步龙师师生踊跃参加革命。他们中有革命先烈王占春(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团第三团政委)、高捷成(红军会计制度创始人、抗战时任冀南银行首任行长兼政委)、许土淼(漳州工人运动领袖)等;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、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王德和开国中将苏静、少将李兆炳等,他们都是龙师的杰出校友。

 

 

福建师大实习队师生在图书馆前与龙师校领导、老师合影;我当时在教务处工作,也参加了合影(2排右6)

 

改革开放以来,龙师的师资队伍实力雄厚,其中有不少是省内外知名教师,如校长李银钦、副校长陈宗厚等。

 

 

龙师78级普师班毕业合影;二排左2为李银钦校长。

 

李银钦校长也是龙师校友(56届普师专业)。他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深造。李校长才学渊博,十分儒雅,平易近人,记得当年我们同在一幢楼办公,每次他见到我都会微笑地跟我打招呼,称呼我小张,一点没有架子,让我备感亲切。1983年下半年,他调任龙溪师专校长(后来担任漳州师院党委书记、院长)。时隔许多年,那音容笑貌,仿佛还在眼前,我很怀念他……  

 

在全省中师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中,龙师有12位老师先后入选,如陈琼心(心教)、张威欣(生物)、林海涵(地理)、林振荣(音乐)、辛国鎏(音乐)、林在池(文选)、傅孙阶(语基)、林添河(物理)、周雅谷(体育)、郭开盛(心教)、郑澄津(数教)等。

 

龙师还有许多后起之秀,可谓人才济济。如王建芝(政治)、蔡丽琴(化学)、彭众帆(语文)、胡琳(语文)、邰鹭明(心教)、杨丽英(数学)、林惠清(地理)、黄海山(电教)、许宪生(美术)、赵国华(体育)、欧阳小平(音乐)、纪斯荣(信息技术)、许艺芬(生物)等,他们后来都成为高校学科负责人。

 

 

90年代初期的龙师高级教师。前排左起傅孙阶、陈琼心、黄聿修、张春壬、张威欣、林祖树、杨松青、林海涵、郭开盛、林仲麟、吴通海、林在池;2左起林精华、王美娜、彭众帆、周一里、林俊明、林振荣、邱振宽、苏志行、林长江、李基清、陈宗厚;3左起王建芝、林惠珍、黄锦云、林志诚、黄大卫、辛国鎏、施从豪、谢建生、许宪生、蔡明忠。

 

 

19806月,我在龙师政治处工作时,组织78级音乐班到厦门参观学习,与部分同学在鼓浪屿合影留念。我在后排右1,右2为政治处胡钦老师。

 

 

龙师普师80(1)班毕业合影。二排左起柯志明(团委书记)、蔡明忠(教务处副主任)、黄聿修(政治处副主任)、陈宗厚(副校长)、李银钦(校长)、许镇坊(书记)、詹龙盘(副书记)、张春壬(教务处主任)、郑澄津(数学教研组老师)、谢健生(语文教研组老师)、张德群(政治处老师)、赖廷玉(校医);班主任蔡丽琴(前排右4)

 

当年,刚恢复高考时,在招工都很困难的情况下,一大批历经上山下乡、回乡知识青年,都选择了报考了中师。当时能考取中师,不亚于当今考上热门岗位的公务员。从1982年开始,为了缓解城乡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压力,国家在全国范围内,试行从优秀初中毕业生中招考中师生(四年制,1985年改为三年制)的做法,这政策一直执行到1999年。就这样,在20多年的时间里,全国数百万优秀的高中毕业生、初中毕业生被录取到中师就读。在漳州,当他们收到龙溪师范学校”(含龙师平和分校、龙海分校等)的录取通知书时,当年多少家庭以子女考上龙师为荣!

 

 

 

二排右2为当年的我。

 

 

参加普师80(4)班毕业合影(我在二排左1)

 

他们的能力远不止读中师。他们中许多人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、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。他们也可能成为科学家、作家、音乐家、教授……看到和他们成绩相当的同学有些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时,他们的心情或许也曾复杂过。但他们还是面对现实,毕业后愉快地走向漳州地区的城乡各中小学,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,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。

 

 

张延民,龙师普师80级校友,1982年毕业后在南靖县书洋镇乡村小学任教至今。

 

 

龙师七八级英语(1)班同学毕业合影。这一届龙师有两个英语班,同学们毕业后大都担任中学英语教师。

 

 

龙师民师班82(5)班毕业合影。

 

静坐听雨,雪中听琴,立德立言,不问西东。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坚守下来,几十年如一日,勤勉尽职,甘为人梯,成为漳州基础教育的坚固基石。他们无愧于教育,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。

 

传统待挥扬,德智身强,春风化雨共奔忙”(《龙溪师范学校校歌》,黄典诚词、曾雨音曲)。上图龙师82(5)班同学,年龄最大的1946年出生,最小的是1962年。入学前,他们都是中小学民办教师,毕业后大多数又重返农村基层教学第一线。

 

 

兰臻出席党的十八大;下 图,兰臻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(20183)

 

 

良师教诲移我情,时代熔炉炼精英”(旅居新加坡校友、著名作家黄任芳《杏坛的火炬》)。如今,他们中许多人出类拔萃。在我熟悉的学生中,就有漳州实小党委书记兰臻,是党的十八大代表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;龙师附小校长赵璟,是第十届福建省人大代表。漳州教育界一线的教学与领导精英也大多出自龙师,如漳州实小校长柯智勇、漳州第一个援疆支教的龙师附小女教师汪颜青、参加全国第九届作家代表大会的知名小说家叶子……有的被选调到党政机关、部队,走上了领导岗位;也有的继续深造,在高校、科研机构等就职。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图腾——“龙溪师范

 

 

漳州实小校长柯智勇。

 

 

龙师附小校长赵璟。

 

 

漳州第一个援疆支教的龙师附小女教师汪颜青。

 

 

参加全国第九届作家代表大会的知名小说家叶子。

 

 

有人说,全国数百万中师生,撑起了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大半个天空。同样,也正是一批又一批的龙师毕业生,撑起了漳州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,至今他们许多人还是所在学校里的教学骨干和精英。他们在龙师期间接受有针对性的训练,如在池塘边的琴房里他们珍惜着每一次练琴的机会,在黑板上他们认真地书写着一笔一划的板书体……这些学习让他们在日后的课程教学中大显身手。

 

 

校园写生。

 

 

摄影兴趣小组活动。

 

 

不是军营,胜似军营。

 

 

 

左一为黄伯坤老师。

 

 

校办农场快乐的时光。

 

 

奏一曲春天的歌。

 

许多同学还记得,80年代初,师生在大礼堂同台演出话剧《放下你的鞭子》。演出很精彩,同学们深受感动,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。演出结束后,校领导等上台和参与演出的师生合影。那情景,仿佛昨日重现,如今已成经典。

 

 

后排左起:张潮、张德群、兰菊秀、陈国贞、吴清岳、林振荣老师,李银钦校长、张德钊副书记、黄聿修主任、蔡明忠主任及黄碧溪、黄子萤、卢欲云老师;前排左起翁祖鉴、林锦镇老师,右1庄村玫老师、右4蔡文原老师。

 

 

 

校运会上的四年制普师专业学生,青春年少。龙师的学习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。上图击大鼓者是82级普师(4)班的卢典同学,现为漳州一中分校党总支副书记、漳州市钢琴学会会长。

 

 

普师班女生宿舍留影。

 

 

清新典雅的宿舍文化。

 

 

2003年,普师85(5)班毕业十五年在南靖县聚会,我应邀参加(前排右4)。当年,我在政治处工作时,负责学生工作,还参加了这一届的招生面试。

 

 

1958年起,龙师还设置大专班(闽南师大前身),后发展为漳州师范专科学校(在市区蝴蝶山,即今湖内丹霞大厦后边坡、漳州军分区后山一带建校舍),由原龙师校长张方任校长。

 

 

过后不久,即1963727日,经国务院批准,南平师范学院和原决定停办的厦门师范学院、泉州师范学院、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,建立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,简称二师院,院址设在漳州。1970年,二师院解散(1966年夏文革后即停止招生,实际办学仅三年多),建制取消。二师院撤销时,部分教学设备、办公桌椅、图书资料等转送给龙师;李银钦等部分优秀教师转到龙师任教。1975年,龙师再次设置大专班(数理大专班一个班),学制三年。

 

恢复高考后,19781981年,龙师以办大专班为主,中师主要依托各县办分校。如1979年,龙师招生1204人,其中大专班500人。当时,中师除78级音乐1个班、英语2个班、普师1个班外,都分流到各县分校。大专班分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英语等专业。

 

 

78级龙师大专班(化学班)毕业合影。第二排左4起龙师校领导有:副校长张德钊(后任龙师党支部副书记),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周启谦(后任龙溪师专副校长),党支部副书记、副校长陈惠鹏(后任龙溪师专副校长);左7黄聿修(原二师院教师、龙师政治处副主任)

 

 

 

 

1982年,龙师大专班从龙师独立出来,迁到正在筹建的龙溪师专新校址办学(今闽南师大)

 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我国师范办学体制发生了变化,不再设置中师。20039月,经省教育厅批准、省政府备案,龙师和云霄师范并入漳州教育学院,仍以龙师为校址办学。2007年,漳州教育学院更名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,迁到西洋坪高校园区办学。

 

 

1985年的龙师池塘、校桥(庄村)  

 

 

拜访著名摄影家庄村,我们回忆起当年在龙师拍照的情景。

 

 

龙师图书馆前校道,左边建筑是图书馆南面红砖楼(庄村)  

 

九龙江畔美丽的龙师校园,2008年市委、市政府安排给漳州电大和龙师附小办学使用。

 

 

花果四时芳,烂漫漳江,海滨邹鲁武陵乡。信是紫阳过化地,源远流长……”当年男女声合唱队演唱的校友黄典诚、曾雨音谱写的校歌,典雅抒情,仿佛还在龙师校园上空缭绕……  

 

 

虽然龙师从建制上消失了,但龙师人学高为师、德高为范精神风范没有散。20171118日,陈宗厚老师向漳州实小捐赠20万元的图书。他在捐赠仪式上的发自肺腑的诤诤挚言,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一所名校,近现代以来,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,孕育了闽南师大,办学卓尔不凡,为漳州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成为九龙江畔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,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有很大的影响。

 

 

芳华一册绽瑶台。”(云青子)在校友心中,龙师是永恒的。永远的龙师。”(兰臻)“我以龙师为荣,不忘初心,培桃育李!”(紫墨)“ 不忘初心,不忘恩师教诲,砥砺前行。”(汪颜青)新时代,龙师学高为师、德高为范校训、龙师的革命传统,必定会薪火相传,续写漳州教育的新篇章……  

 

 

作者简介: 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,曾在龙溪师范(龙师大专班)政治处、市委宣传部干部科、市企业政工职改办、长泰县岩溪镇、市驻长泰县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、市委文明办、市110联动办、福建电大漳州分校等部门工作。